「雨都漫步」是一群在基隆出生、成長的道地基隆人,2015年起他們開始了回家旅行計畫
他們透過不同主題的基隆深度小旅行,讓更多基隆人或是外地遊客能夠重新認識雨都基隆
基隆深度小旅行的特色是文化旅行、步行導覽以及結合在地故事
像是「廟口之外:八斗扛浪」、「說流浪頭:談族群味」、「廟口內外:魚市無眠」…等
隨著農曆七月越來越近,「雨都漫步」推出了「基隆中元祭」的基隆深度小旅行
旅行的起點從基隆火車站旁的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為起點,在這裡會簡單介紹旅行內容
途經城隍廟、基隆媽 慶安宮和廟口夜市內的奠濟宮,途中老師會介紹整個基隆的歷史
以及關於基隆中元節的由來和典故,走在基隆的街道上就好像走進了基隆的歷史一般
俗話說的好: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,只有透過雙眼才可以體會歷史的珍貴與美好
有興趣的朋友,快到「雨都漫步」的官網或是官方粉絲團了解一下最新推出的活動吧!
雨都漫步官網:https://keelung-for-a-walk.com/zh/
雨都漫步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eelungwalk/
雨都漫步中元祭文化行旅資訊:https://keelung-for-a-walk.com/ouv5
當天參加「雨都漫步」中元祭小旅行的集合點就在基隆火車站旁的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
已經不知道有多久沒坐火車來基隆了,新的火車站動線有點複雜,要繞一下才會走到這
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的外牆還滿壯觀的,參觀需購買門票
參加小旅行的朋友,就在旁邊的休息區集合
參加「雨都漫步」小旅行有個特色之一就是步行導覽,但走在街道上會因為距離的關係
走在後方的朋友就會聽不到前方老師的導覽內容,所以在活動開始前
每個人都會配一台無線導覽耳機,只要配戴好,不管老師在什麼地方
都可以透過耳機聽到清楚又清晰的導覽內容唷!
活動開始了,由「雨都漫步」的米拉小姐來介紹一下活動內容
接著出場的就是帶領我們整個行程的導覽老師:基隆文化博物館馬老師
馬老師對於基隆來說可以說是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,整個人就是一本基隆活字典呀!
馬老師說到基隆,就不得不從基隆的歷史說起
基隆的移民最早可以說到泉州人與漳州人的開發
這次的小旅行主軸內容就在「基隆三大廟」內
所謂的基隆三大廟就是:奠濟宮、基隆城隍廟與基隆慶安宮
而基隆三大廟又跟泉州人和漳州人有相當密切的關係
漳州人供奉的開漳聖王就在奠濟宮,而雙方人在經過械鬥後,就在基隆的慶安宮談和
在同治年間,經過百年的開發與械鬥,漳州人取得了基隆港一帶
而泉州人退守至七堵、暖暖,泉州人信仰雙忠尊王(俗稱尪公)
漳州人崇奉開漳聖王(俗稱聖王公,簡稱聖王、聖公)
雙方以 獅球嶺為界,遂有「尪公無過獅球嶺」之說法
馬老師說,要看基隆中元祭陣頭最好的地點就在火車站旁的天橋上
在這裡可以用最棒的角度看到各式各樣的陣頭
第一站我們來到的是基隆城隍廟
基隆護國城隍廟,為主奉基隆廳城隍的城隍廟,此外還奉祀西秦王爺、城隍夫人
城隍公子、文武判官、陰陽司、諸司、日夜遊巡、范謝將軍、牛馬將軍、枷鎖將軍等
基隆城隍廟是在清德宗光緒十三年(1887年),由舉人江呈輝、秀才張尚廉捐地建廟而建
廟門內上方還有一個大大的算盤,代表一進廟內就會被細數著人在世間的是非善惡
由於基隆城隍廟的廟門口正對著基隆港
所以廟內還有窗戶以防海風吹襲,這可是一個在其他廟宇很難見到的
由於基隆中元節越來越近,所以基隆各陣頭都在抓緊時間在練習
關於基隆戲曲陣頭,馬老師向我們介紹了「西皮福祿械鬥」的故事
西皮福祿械鬥,是發生在台灣清治時期,因為樂器不同而產生的分類械鬥
接著我們來到的是基隆委託街
早期船員從國外帶回舶來品後,就委託店面代賣,興盛時期港邊就有200多家委託行
但近期不敵開放進口及網購方便,現在只剩下數十家而已
接著我們步行走到基隆媽-慶安宮
基隆慶安宮又稱基隆媽祖宮,是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,是基隆三大廟及基隆八景之一
所供奉的媽祖神像依來源可分為湄洲媽、泉州媽、漳州媽,象徵昔日漳泉械鬥的和解
慶安宮的歷史可溯自清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
慶安宮原有湄洲媽,2004年迎回泉州媽,次年迎回漳州媽;三媽同奉的現象全臺僅見
我們站在慶安宮的門口,馬老師向我們解說門口的天花板巧妙處
在慶安宮內,「雨都漫步」請來雞籠米雕藝術學會的林會長來展示一些米雕作品
林會長說,很多人一聽到米雕,都會以為是在米粒上面雕刻
但,在米粒上面雕刻是叫做「毫芒雕刻」或是「微雕」
米雕俗稱「捏麵人」,是一項傳統的民俗技藝,在中元普渡祭典中佔有一席之地
在這裡,林會長立即示範一下如何做一個風獅爺米雕
沒有多久的時間,一下子就做好一個超漂亮的風獅爺
像這樣的米雕,還可以在背面黏一個磁鐵,當作一個冰箱貼
接著我們來到的是基隆崁仔頂漁市
崁仔頂漁市是北台灣最大的魚貨市場,每天凌晨2點開賣到上午6點
各縣市餐廳業者和漁販,都會來批A級漁貨
接著我們來到的是仁愛區愛三路的49巷,在清朝屬於官道等級,故稱清官道
以清官道為中心,街市向四周發展,商業繁榮,這裡的商家都相當的有歷史
清道光29年,舉人江呈輝在此官道內創建福德宮
主祀福德正神(土地公)當初舊名福德街也係因福德宮命名
最後我們來到的是基隆廟口夜市內的奠濟宮
奠濟宮主奉開漳聖王,建於清光緒元年(1875年),又稱為聖王廟、聖公廟、聖王公廟
馬老師說,一般廟宇牌樓上都是以「福祿壽」三仙為主
但是奠濟宮的牌樓上卻是財神爺唷
奠濟宮內殿有清同治年間的石柱
開漳聖王的介紹壁畫
二樓就是開漳聖王了
陳元光,字廷炬,號龍湖,唐朝將領,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
福建漳州人與臺灣和新加坡的漢族閩南漳州移民後代,均尊稱其為開漳聖王
整個「雨都漫步」的中元祭小旅行就在奠濟宮結束了,整個行程真的相當有趣
感覺就像是走在基隆歷史課本當中,真的相當值得來此一遊唷!
-----
雨都漫步 KeeLung for a walk | 雞籠中元祭 台灣十二大地方慶節
雨都漫步官網:https://keelung-for-a-walk.com/zh/
雨都漫步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eelungwalk/
雨都漫步中元祭文化行旅資訊:https://keelung-for-a-walk.com/ouv5
-----